從氣候災害到日常裝備:全球防水袋(Dry Bag)需求成長背後的啟示
隨著氣候變遷加劇,極端天氣事件如洪水、颶風、豪雨等災害頻率與強度雙雙升高,民眾與組織對「基礎防災能力」的重視正逐年提升。根據國際市調機構 Grand View Research 與 Allied Market Research 的報告,Dry Bag(防水袋)市場正以年均複合成長率6%~8%的速度擴張。不僅廣泛應用於戶外活動領域,更逐步被納入全球多地區的防災應變裝備清單。
"Waterproof, Lightweight, Life-Saving"
 
Dry Bag,這類原本用於泛舟、潛水、露營的防水袋,因其輕便、可捲口密封、防水耐磨的結構設計,在國際災難應變現場中展現出高度實用性。巴基斯坦、印尼、越南等多水災地區的 NGO 與地方政府,已將其納入社區避難物資、災民應急包與水上拋投裝備之一,角色已從戶外配件轉化為具社會功能的基本防護工具。

【全球趨勢觀察:從戶外裝備走入日常防災】
市場研究指出 Dry Bag 需求成長來自三大關鍵驅動力:
- 【極端氣候的常態化】 災難來得更快、更密集,使得可即時應變、防水封存、可攜可漂浮的裝備需求大增。
- 【戶外活動與裝備防護需求提升】 民眾在水陸活動交錯的生活型態中,對裝備的保護性能有更高期待。
- 【個人與家庭防災意識轉變】 疫情後,簡約實用的備災物資逐漸取代複雜裝備,Dry Bag 因其彈性使用情境成為代表性物品之一。
這些變化使 Dry Bag 在全球的角色逐步升級,不再只是戶外人的配件,而是回應不確定性時代下的生活選項之一。
【模擬場景:氣候異常下的城市型積水危機】
"Urban Flooding Crisis Amidst Climate Anomalies"
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
2025年7月 台灣南部遭造連續難稀大雨。高雄、臺南多處道路淹水、地下庫積水、民居進水。這類城市型積水已不是個別案例,而是正在成為全球氣候異常下的日常現象。當我們討論防災物資時,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簡易料理、手電等,卻很少人會準備一個可以快速存放重要物品,並且在水中不會潰沖的漂流裝備。
 

因此,不如換個角度思考:
- 在城市住宅中,有多少戶家會準備游泳圈?應該很少。
- 但如果每戶都有一顆 Dry Bag,裡面放著證件、藥物、備用手機、現金…
- 當水一進門,就能背著走,帶著漂。
"Dry Bag 不是為了「戶外人」設計,而是為了「所有在現代現實中存活的人」而存在。 "
Dry Bag 正在補上我們偏風於把防災做成大型物資、難以展開的觀念空空。它是有利資源分配、有效防水、可加速應變的小型裝備。當我們說「家庭應該有一個 Dry Bag」,我們說的不是店面行銷,而是一個穩定社會、增加動員自主性、降低災害緊急造成的無力感的演化。
我們並不知道下一次的大雨是什麼時候,但我們知道,應該在難以預料之前,先備好一顆不太卡住、也不難應用的裝備,讓安全筆記有個開始。
 
【資料來源】
- Grand View Research: Dry Bags Market Report
- Allied Market Research: Outdoor Equipment Market Overview
- UNDRR: Global Assessment Report on Disaster Risk Reduction
-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: Outdoor Gear & Equipment Market Forecast 2023–2030
延伸閱讀
企業單位防災背包採購趨勢:從背包工廠看反光設計與客製開發關鍵
"From Night Visibility to Rescue Recognition: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sights"
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快速洽詢
快速洽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