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動電源爆炸頻傳 日常如何有效防止爆炸危機?

行動電源幾乎人手一顆,卻不時傳出起火與高溫外洩事故;最常見於夜間無人看管、靠近棉被紙堆、車內曝曬與通勤擠壓受損等情境。住家、出租套房、校園與大眾運輸的行動電源密度持續升高,單點意外可能演變為公安群聚風險。僅靠張貼警語或禁止充電,已難回應日常複雜度;真正有效的是把「可被複製的步驟」寫進生活裡,讓每個人做法一致、風險可預期。
 
 
行動電源爆炸風險無所不在,從小習慣把風險降到最低
 
知名包包代工廠倍勁團隊指出,關鍵不是「帶不帶行動電源」,而是「如何安全收納與隔離」。建議大家五個立即可做的習慣:
 
- 固定唯一充電位並保持通風;
- 與棉被、紙堆、窗簾保持距離;
- 不與鑰匙硬幣等金屬混放與擠壓;
- 發現膨脹、異味或異常發熱立即停用隔離;
- 離家或離座前做一次線材與溫感檢點。
再加上兩個管理動作:標示購買日期與容量,每季自檢一次;符合報廢條件(膨脹、外殼破裂、進水、充不進電)即停止使用。車內長時停放與曝曬亦應避免。
防火袋把火舌與高溫關在小空間,為撤離與滅火爭取救援時間

行動電源防爆袋能有效降低日常使用和旅行過程中的意外風險,並具備阻燃特性。(圖片來源:倍勁官網)
倍勁與旗下 Bagrun 以「器材嵌入 SOP」落地三情境:
- 家用夜充「入袋再充」,放在瓷磚、金屬托盤等耐燃表面;
- 通勤將行動電源獨立分層收納,避免擠壓或與金屬短路;
- 旅行運輸遵守「隨身不托運」,安檢前單袋集中、離座整袋帶走。
上述三點依場域風險分級選 500°C 或 1000°C 等級,目標不是只看參數,而是對應所需約 30–60 分鐘救援時間;注意封口結構需完整(捲封或魔鬼氈),並以標籤記錄使用與汰舊。防火袋不是護身符,但能有效延緩外洩與蔓延,讓人員疏散、通報與初期滅火更從容。
倍勁建議將上述習慣寫成一頁式備忘,張貼在充電位旁;為家中與辦公室畫一張「插座與收納地圖」,季更一次;旅行前檢查行動電源年限與外觀,落實「不邊走邊充、不在車內曝曬」。一致做法,比任何臨時反應都更可靠。
 
客製背包洽詢 https://www.baychin.com.tw/
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快速洽詢
快速洽詢